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1月PMI指数比上月下降,但仍保持在荣枯线以上,表明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恢复态势。
(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7)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同时,通过对企业的扶持、产业政策的调整来改善供给结构。同时,要探索通过多种手段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比如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式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来实现万众创新,通过创新驱动发展。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防止收入不平等和身份权利的不平等之间的相互关联、自我循环、相互强化。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大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等,降低单位GDP的能源资源消耗,保障能源和关键资源的供应安全,保护自然环境。其中,夏粮产量14286万吨,增长0.9%;早稻产量2729万吨,增长3.9%;秋粮产量49934万吨,增长0.7%。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1.8%,12月份同比下降0.4%,环比上涨1.1%。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7%。由于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范围每年发生变化,为保证本年数据与上年可比,计算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等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速度所采用的同期数与本期的企业(单位)统计范围相一致,和上年公布的数据存在口径差异。商品和服务包括实物商品和非实物商品(如虚拟商品、服务类商品等)。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上涨0.8%。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
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环比增长2.32%。下一步,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科学精准实施宏观政策,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下降0.1%。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39119亿元,下降4.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862亿元,下降3.2%。高技术制造业中,医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8.4%、22.4%;高技术服务业中,电子商务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0.2%、15.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2.2%;股份制企业增长3.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2.4%;私营企业增长3.7%。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
其中,牛肉产量672万吨,增长0.8%;羊肉产量492万吨,增长1.0%;禽肉产量2361万吨,增长5.5%;禽蛋产量3468万吨,增长4.8%;牛奶产量3440万吨,增长7.5%;猪肉产量4113万吨,下降3.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6%,快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5%和9.1%。
二、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8%。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2.3%,12月份同比持平,环比上涨1.5%。
(2)根据季节调整模型自动修正结果,对近一年来各期国内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环比增速进行修订。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186万吨,增长1.1%;小麦产量13425万吨,增长0.5%;玉米产量26067万吨,持平略减;大豆产量1960万吨,增长8.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0.5%,制造业增长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10)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1.1%,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6.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5%、9.9%,增速分别快于规模以上服务业11.9、8.3个百分点。九、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继续缩小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8)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是指将所有调查户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从低到高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调查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了修订,2020年月度增速按照可比口径计算。
(7)农民工是指户籍仍在农村,进城务工和在当地或异地从事非农产业劳动6个月及以上的劳动者。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210元,比上年名义下降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4.0%
同时,通过对企业的扶持、产业政策的调整来改善供给结构。同时,要探索通过多种手段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比如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方式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通过激发中小企业的活力,来实现万众创新,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防止收入不平等和身份权利的不平等之间的相互关联、自我循环、相互强化。
要贯彻高质量发展理念,通过大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等,降低单位GDP的能源资源消耗,保障能源和关键资源的供应安全,保护自然环境。房地产行业存在巨大的分配效应,地方政府通过垄断土地供给,获得了一部分房价上涨的收益,用于各种公共支出和公共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隐性的再分配,但是大量的人口特别是外地人口难以分享政府的这种再分配。
第三,新发展格局是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一次升华。要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透明度,提升法治化水平,筑牢金融业风险防范的底线。
下一步中国要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走向制度型开放,继续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优化营商环境,落实竞争中性政策,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稳出口和扩进口相结合,打造中国世界工厂+世界市场的国际分工合作新定位,让中国在国际大循环中的地位更加牢固,让世界离不开中国。报告提出,金融体系需要未雨绸缪,从以下五方面出发,提前布局应对这种变化。
我们要实现新的目标,需要按照新的发展理念来发展,需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四是对于金融和产业的协同,需要进行顶层设计。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克服许多挑战和问题。五是继续解决当前金融体系的存量问题。
在二次分配中,通过财税制度改革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减少部分投资性的财政支出,定向地给低收入人群减支增收,减少低收入人群的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支出和后顾之忧,提升其消费能力。(三)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目标的路径问题。
中国拥有13亿人口,超过当前已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之和。在一次分配中,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政府、企业分配的比重适当降低。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怎么样实现新目标的路径问题。要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扭转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降低高房价对居民消费、对社会公平的负面效应。